全国服务热线:18940191106
学习专区 Study
联系我们 Contact Us
手机:
北京校区/沈阳校区/济南校区/南京校区
电话:
18940191106
地址:
北京校区/沈阳校区/济南校区/南京校区
警研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-警研动态-孩子考研,家长如何准备?
孩子考研,家长如何准备?
添加时间:2021/12/21

现在的父母,真的很难!

费劲心力把孩子拉扯大,还要给他们买车买房找对象;他们有了娃,还要负责带娃、接送上学...

活到老,心就操到老,最后熬到人没了,还得保佑子女发大财,要是他们觉得保佑得不好,还可能换个风水宝地重埋...


听起来挺搞笑,但的确是不少中国式家庭的真实写照。越来越多的父母也意识到:

教育教育,“育”得好,不代表“教”得好。





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。


时代在变,而传统禁闭式教育、保姆式陪护,可能最终把云推散,也可能推来一朵狂风大作的乌云。比如当下“妈宝男”、“孔雀女”等新词层出不穷。

尤其在孩子经历了高考和大学,一紧一松的冰火两重天后,面对他们的考研诉求,完全手足无措。管和不管好像都不对,那种欲言又止、爱莫能助的纠结,苦不堪言。

所以各位家长,

如果孩子正准备考研,或打算深造,自己又不知怎么准备、怎么配合,那么请耐心读完,必有收获。




孩子成长,需要空间。




父母眼里,孩子永远长不大。

从晋升为父母的那一刻,每天都绷紧神经,忧心孩子人生的每一步。蹒跚学步时担心他们跌倒,即便上了大学,仍旧担心他们社会经验不足,选错路将来后悔。


于是习惯性地张开双臂,阻挡危险,护其周全。





而成长,恰恰是一种主观的人生经历,别人给不了的。

如今的孩子,在信息爆炸的清晨醒来,活在快节奏的时代,每天学到的知识与本领,远超过去。

各位家长只要对比一下,20多岁的自己是什么样,就不难见分晓。比如,一句朋友圈里的人生哲理,让你醍醐灌顶、津津乐道、连连点头,但孩子可能不屑一顾地告诉你:早就看过了。

很多家长就纳闷儿,现在的孩子咋就这么不一样?

其实从1993年粮票制度取消后,孩子就变了。父母年少时,还在为温饱而犯愁,而如今的他们,吃喝不愁,更多的是思考自己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、信息化的普及,他们从小便思考得有理有据。换句话说:

这代人,活得太明白了。

刷刷朋友圈,天下大事、知识攻略、人生感悟、心灵鸡汤,应有尽有。就连大洋彼岸的拜登,登机时不小心摔倒,立刻全网都会知道。何况在这样的环境下,他们已经读到了大学。


这也是大部分父母,毕生没有达到的高度。





孩子的能力,超乎你的想象。

儿孙自有儿孙福,这是古人的智慧;放到现在,该尊重孩子的选择,并教会孩子为自己的选择去努力、去负责。


如今的大学生,有足够的能力,去认知自我了。作为父母,也理应引导孩子,在生活上、思想上双独立。

之前有学生留言聊天,说家里很强势,完全不支持考研,如果自己备考,直接把大四的生活费断掉,没得谈。


清官难断家务事,何况警研君一个小小的书生,咱们不置可否。

但考研这两个字,本身就太沉重,一旦萌生这个念头,就会在孩子的脑海里扎根。参照父母意愿,或许会走上一条现实社会对其更友好的路,但他们绝对会,心有不甘。

想起最近国外,一项对老年人的随机采访中,当问到对自己年轻时的建议时,他们都因当时没有追随内心、勇敢尝试,遗憾懊悔。建议年轻人,更积极去探索。


这也是我们中式教育应该思考的方向。


孩子不小了,已懂得,前途浩浩荡荡,万事皆可期待。

我就见过不少学生,在父母面前表现得拘谨又不善言辞,而在后来的交流中,则表现得思维很成熟,问题都在点子上,考虑得比家长还要周全。


孩子是颗钻石,每个面,都闪闪发光。

他们在不同的人面前,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。这并不是两面三刀,而恰恰是对不同社会环境的判断与调整。


不信的家长,可以让孩子的闺蜜或哥们儿来描述孩子形象,跟你的印象可能大相径庭。

所以立刻,撕掉孩子身上那些负面的标签。




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,“她一直补课但是英语四级都没过”、“他背东西很费劲”、“他就是自律性差”、“她数学底子不行”...

请先打住。各位家长冷静思考一下,当时切中问题症结了吗?真的对症下药了吗?自那之后有多久没重新审视孩子了?

他们每天都在成长,对孩子的评价,也自然不能只停留在,他们少不更事时。


而孩子主动追逐梦想,跟被动完成任务,结果也会截然不同。


负面的标签,也会给他们消极的心理暗示:爸妈都这么说了,可能自己真不行。

要知道,他们并不懒惰,也不怕苦,更不服输!




孩子成长,需要时间。




很多家长朋友,都很热爱生活。

比如喜欢在家里,养一些花花草草,警研君也一样。


有的植物一年开一次花,有的一年开好几次;有的一开就满盆,有的只开一朵,有的只看叶不开花。

培养孩子也相似,不同孩子的基础水平、成长周期也千差万别。但这不是优缺点的问题,只是发展特性不同,顺势而为之。

培养方式得当,一样都会茁壮成长。




有个大前提,需要适合的、足够的成长时间。


如今大一大二的家长找我了解考研,已经不稀奇了,他们懂得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”的道理。


不论接不接受,考研圈的内卷,已经卷到了父母那里。

尤其在备考初期,家长给孩子搜集信息,付出的努力着实让人很感动。因为他们并不像孩子那样,能够自由穿梭网络世界。

最近很多大学,都在赶教学进度,争取提前放寒假,加上期末临近,学生完全没时间去了解考研相关。于是家长们硬着头皮,接下了这个苦差。深夜后台留言咨询的,基本都是家长。




这样的付出,是值得的。

研究考情,可以让选择更加理性;抢出时间,备考压力也会有效缓解。谋“试”在人,目标清晰、规划合理、进度提前、平摊压力,成“试”在天也就不远了。


这期间,家长们不约而同最关注一个问题是:

哪个,更更更更更好考?

这个问题很大,咱们简单说说。知道警校考研这个道道儿的,并不多,多数因为家里有相关工作的亲朋好友。


然而警校研究生就业时是香饽饽,尤其疫情常态化之后,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考生,加入到备考大军来。

所以整体难度适中,但逐年在攀升。

但凡今年能考的,不建议专门腾一年再去考,一犹豫机会就溜走了。


而分数线也好,报录比也罢,都是数据参考,并非决策依据。今年容易的,明年一定还容易吗?对吧。

那咋选?

兴趣优先,兼顾考情。选个喜欢的专业,一半的时光,都是美好的。选个适合的专业,一半的时光,都是轻松的。

这个问题太大了,也因人而异,不占公共资源,私下再探讨。




回头看,重要赛事,运动员之所以会战略性抢跑,是因为起跑太重要了。考研这场持久战也一样,起跑好不好,很大程度影响着竞争水平。

慢慢上道儿了,还会担忧孩子跑得慢。

不少家长,望子成龙心切,隔三差五就跟孩子询问学习进展,孩子不愿说,便会想方设法从侧面穷追猛打,以此来预测,能不能考得上。


孩子的成长,需要时间,就像种子不会立刻开花一样。

备考前期是基础阶段,背单词、看例题、学教材...很难看出端倪,更何况万事开头难。就好比盖房子,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打地基,看不出高度来。而地基打好了,高度自然会与日俱增。





也有家长,初期就让孩子做真题,想评估能力、测测上岸几率。养兵千日用兵一时,前提得养兵练兵,不练直接就上战场,赢不赢就不说了,士气也没了。

之前就有朋友跟我讲,“我家孩子我最了解,他学习必须得有人看着。”我只点了一半的头。


其实家长跟孩子这辈子的缘分,就是始终望着他们的背影,目送他们成长。

量变质变,成长往往只是一瞬间。

尤其现在的孩子,从小就对话语权、自由权有强烈的主张。从前上学,老师经常停在教室门口说“你们说吧,说完我再说”,现在的孩子会反问老师,“凭什么你能说,我们不能说?”





到了考研阶段,更不能像从前那样,灌输与约束,而是适当引导。每个孩子都是太阳,重要的是,如何让他们自己发光。


他们不像父母那时,有兄弟姐们,大院成长,彼此依靠。他们从小就独立成长、独立思考,独自照顾着,头上的那一整片银河。


所以只要他们愿意,足以独当一面。反过来,即便他们不当面反驳,也会到网上,找个发泄的途径。


透支孩子时间,热情也会衰减。


之前不少家长担心,孩子明年初试,咋还有时间在上网、追剧、打游戏?这还能考上吗?考研是场持久战,很苦很累,的确需要各种调味剂。


就像很多父亲,下班后喜欢独自在楼下抽支烟。因为他们白天属于单位,晚上属于家里,只有这支烟的时间,属于他自己。




从头到尾都卯足劲备考的话,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最后。但前提是,不影响主线,凡事有度。所以把握大方向,适当督促就好,记得过犹不及。


而且,孩子到了这个年龄了,真的看得住吗?强扭的瓜,不甜。




孩子成长,需要环境。




没有家长不希望孩子是成功者,嘴上不说,心里也是这样想。很多家庭教育的导向,也是往往只让他们成功,不让们失败。


最近听某个朋友讲,家里的二孩已经上幼儿园了。第一天在幼儿园得到了一朵小红花,非常开心。她就告诉孩子,争取第二天得两朵,这听起来无可厚非。而第二天,孩子仍旧只得了一朵,但不像第一天那么开心,反而有些失落。


其实失败并不可怕,想让孩子成功,就得培养成功的品质。


家长们都来自各行各业,应该很清楚,行业精英们都有个共同的特质,他们一定得是输得起,输了再来,最后就赢了。





不少家长朋友,比孩子更在意考研的成败,这样的情感负担会潜移默化传递给孩子,在他们心里扎根发芽,在备考的过程中,一遇到坎坷就会作祟。


比如有个学生,后台留言,说自己一点儿都学不进去了。我问她想不想考研,她说从来都想,一直都想,所以坚持到现在,但就是没劲头。交流后,我又问她,是害怕考不好对不起家里吧?她说自己,眼泪当时哗的一下就掉下来了。


现在的孩子,都很善良的。


身为独生子女,从小就被父母双方两代人的爱,包裹着。他们善良、正义、爱国,比如前段时间鸿星尔克的“野性消费”事件等等。


正因这种善良的天性,他们不忍家人的期待被辜负。所以家长们,别轻易举别人家孩子考研的例子,成功的例子也好,失败的也罢。


旁人提,他们或许不在意,但自己父母提,他们铁定走心。


他们既担心不能考得像小明那样好,也害怕像小红那样落榜。考研的孩子,会越来越敏感,思想包袱要不得。





为了更好的未来去考研,这很现实,没什么不妥。但单纯的初衷,能让过程变得轻松,学问本身也会闪光。留一份单纯给孩子吧,因为将来,他们会像家长一样,很多时候都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利益关系。


对教育的投资,虽不立竿见影,但一定意义深远。


成功的概念有很多,成绩优秀、体格健壮、朋友众多、见多识广,都算。至于考研,提升修养、突破自我、勇敢追梦,都算。


不止一个学生后台留言给我,说警研君你知道吗,自己虽然考研落榜,但凭借积累的专业知识,在公考中脱颖而出。


这也是知识,对自己的另一种成全。





不少家长还会跟孩子这么讲,“闺女别有压力,考不上爹养你”,“儿子别怕,考不上妈给你安排个地儿上班儿”...


家不是考研的退路,家是孩子的归途。


父母都想倾其所有,为孩子铺路,但孩子也失去了跨越坎坷的能力。顺风顺水未必是好事,而挫折磨难也是种历练。只有自己足够强大,才不会被俗世践踏。


考研,恰恰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。


时代的特性,也使得不少孩子,在虚拟世界可以大展身手,而现实生活中常常力不从心。


经常看到,微信上很聊得来的两个同学,坐在一起会面面相觑、不知所措。再比如那些社恐症、社交牛杂症的孩子们(不懂的家长自行百度)。





现在很多年轻人抱怨,懂得的道理很多,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。因为他们,没有像父母这代人一样,是用经历成就的阅历。而经历得太少,鸡毛蒜皮的小事儿,都是烦恼。


而烦恼,正是孩子备考过程中的常客。


比如因为错题而失落,因为学不会而受挫,因为模考成绩差怀疑自己等等。考研的孩子,都有彻夜未眠或暗自流泪的经历,自始至终都淡定自若的,我是没遇到过。


父母,就是孩子最温暖的避风港。


孩子打心底最信任的人,就是父母,所以父母的劝慰有奇效,但要注意方式和技巧。


不少家长留言说,孩子不愿听自己唠叨,越说越烦。沟通本身并没有错,但沟通方式不对的话,就容易弄巧成拙。





除了父母,有些孩子身旁还有个天使。


不少家长是知道孩子有男(女)朋友的,担心荒废学业影响考研,想法设法让分手,之后转头又希望孩子毕业后马上成家立业、结婚生娃...


对当下的孩子来说,这算是悖论。


其实大学恋爱是单纯美好的,各位家长回想自己的青春,不难理解。棒打鸳鸯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,反而不利于考研。


之前有同事尝试正向引导,让学生意识到,成年人要为自己负责,双方都变得更优秀才更长久,效果不错可供参考。


除了精神环境,孩子同样需要,实实在在的备考场所。


考研自习室是首选,普通自习室里搞对象的、追剧的、脱鞋晾脚的,干啥的都有。图书馆需要抢位,人头攒动易分神。寝室的话,室友随便一个话题,半天就聊过去了。





以上场所提及的顺序,也是学生们实际经历反馈的优先级,供参考。如果孩子有异地求学的需求,也不妨鼓励孩子的这份勇敢和热爱,去奔赴一场山海。


学习氛围,会直接影响备考效率。


在家时,更需要家人配合,安静备考,不去打扰。很多家长都怕孩子营养跟不上,一会儿端茶一会儿倒水,一会儿送点水果,一会儿塞个面包,一会儿悄悄门缝里瞟一眼...


曾经有学生留言说,备考期间,老爸总是在家里招待老战友,很无奈。还有学生说在外地备考,家长经常打电话,每次接完,都得调整很久才能再次进入状态。


而备考到了中后期,学习强度确实非常大,这时身体容易吃不消,家长可以考虑给孩子加强营养,施以援手。


这个世界需要英雄,也需要有人给英雄鼓掌。





我有幸亲眼见证了,很多基础水平一般的学生,脚踏实地、越战越勇、如愿上岸。他们回来分享经验时,提到的一个共性因素,就是小成就感的积累。


很多家长可能难以理解,孩子仅仅因为做对一个英语阅读,就能开心得发个朋友圈,是不是太浮躁了。


举个例子。童年快乐的记忆,会是孩子成年后受挫时,疗愈心灵的一颗糖。类似的,这些小成就感,也会强化备考信念,成为指引孩子穿越迷雾与黑暗的那道光。


所以要分享孩子的这份小成就感,这也会悄悄拉近你们的心灵距离。


我们老师教学生时也一样,无论在教学与管理层面,还是简单的日常交流,都会及时恰当地给予反馈与激励。


无人分享,再多的成绩都不圆满;没人安慰,苦过了还是酸。


人本性中最殷切的需求,就是渴望肯定。


家长们应该都体会到,朋友多了路好走。研友是战友,不是对手。当研友一同变成了警校同学时,亲上加亲,也会是一生挚友(阿伟同学分享经验时讲的)。同着警服的夏天,才叫真正的夏天。






肩并肩熬过无人问津的日子,共赴诗和远方。


此外,鼓励孩子规律作息,做好后勤保障。总在网上看到,有学生因为考研身体透支的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更何况如今警校考研,体检和体测都是必过的项目了。莫让年华虚度,空余一身疲倦。


考试从来不是人生成败的赌注,只是年轻时,去体会一次全力以赴。


总有人唱衰这一代人,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。这些年的接触看过来,他们完全不是。


他们含着金汤匙出生,坐拥时代的红利长大;享受前所未有的知识储备,拥有空前绝后的独立思维,散发着这代人独有的个性光辉。而教育之路漫漫,其修远兮,这个过程本身,也是不断自我感悟和修行的过程。


愿所有读到这篇文章的人一道,引导孩子在成才的路上,少走弯路,更加聪明的去奋斗、成长、自我实现。这不单是注满一桶水,更是点燃一把火。


感谢阅读,文图源自网络